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我们一般将入党申请书称之为入党申请报告,这个步骤是入党必不可缺的一环。对于那些立场报效祖国的青年,入党就是我们发自内心的选择。你正考虑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吗?或许你需要"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这样的内容,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篇1

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部控制规范)将于20××年1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指导各教育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意义

20xx年,我国实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长,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任务更加突出。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是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内部控制规范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二、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系统性。

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当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对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加快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特别要做好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重大风险的控制。

(二)注重有效性。

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三)注重时效性。

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

三、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主要任务

(一)梳理各类经济活动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内容。

各单位应按内部控制规范要求,根据单位职能,对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等各项业务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明确各项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将各项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到业务流程中的每个业务环节,并依此细化各个环节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明确范围和分工。

(二)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分析要从各项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按照各项业务确定具体的风险点。风险评估的内容既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又包括业务层面本身的各项业务流程。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要注意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着重在四个方面形成制衡机制:

一是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

二是规定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三是建立预决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部门和岗位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四是建立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轮岗和评价等机制。

(四)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

各单位要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信息的同步集成,改变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分块管理、信息分割的局面,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集成在统一的平台,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

(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各单位要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并将其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切实开展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编制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六)重视评价结果运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和考核内容,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绩效考核挂钩。内部审计监督部门要定期通过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等形式将测试评价结果上报单位主要负责人,促进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执行。

四、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责任。

各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牵头做好内部控制规范的组织实施工作,合理确定本单位内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单位要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要求,尽快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领导负责、责任部门主抓和相关部门协调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培训。

各单位要加强宣传培训,让内部控制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重视风险防范、强化责任意识的内控文化,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内控制度建设环境。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篇2

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单位内控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各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部分单位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现对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单位公共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内部控制的精神和《单位内控规范》的具体要求,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全体人员。

2、坚持科学规划。单位应当科学运用内部控制机制原理,结合自身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合理界定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内部权力运行结构,依托制度规范和信息系统,将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嵌入内部控制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坚持问题导向。单位应当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合理配置权责,细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坚持共同治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与其他内部监督机制的相互促进作用,形成监管合力,优化监督效果;充分发挥政府、单位、社会和市场的各自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督促指导,主动争取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支持,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和有效实施;单位要切实履行内部控制建设的主体责任;要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第三方参与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形成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合力。

(三)总体目标。

以单位全面执行《单位内控规范》为抓手,以规范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有序运行为主线,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突出规范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单位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已经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单位,应当按照本指导意见和《单位内控规范》要求,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对照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于20xx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

(二)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是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措施。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岗位职责权限、权力运行规程,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分事行权,就是对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必须明确分工、相互分离、分别行权,防止职责混淆、权限交叉;分岗设权,就是对涉及经济和业务活动的相关岗位,必须依职定岗、分岗定权、权责明确,防止岗位职责不清、设权界限混乱;分级授权,就是对各管理层级和各工作岗位,必须依法依规分别授权,明确授权范围、授权对象、授权期限、授权与行权责任、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界限,防止授权不当、越权办事。同时,对重点领域的关键岗位,在健全岗位设置、规范岗位管理、加强岗位胜任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明确轮岗范围、轮岗条件、轮岗周期、交接流程、责任追溯等要求,建立干部交流和定期轮岗制度,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用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对轮岗后发现原工作岗位存在失职或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追责。

(三)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针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单位应当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应当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通过面向单位内部和外部定期公开内部控制相关信息,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四)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通过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同时,单位要将内部监督、自我评价与干部考核、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并将内部监督、自我评价结果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内部公开,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促进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不断完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协同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抓好贯彻落实。单位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确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时间表,认真抓好内部控制建设,确保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监督到位。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主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配备工作人员,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推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并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承担领导责任。

(三)强化督导检查。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作为安排财政预算、实施预算绩效评价与中期财政规划的参考依据。同时,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避免重复检查。

(四)深入宣传教育。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相关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引导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制权力滥用意识,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同时,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有关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培训,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篇3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4号)的有关精神,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1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计〔〕1号)的有关规定,塔城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采取三大工作举措,务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将本局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塔城局成立了由王晓燕局长亲自担任组长的内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内控实施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牵头部门为局办公室。确保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扎实有效地进行。

广泛学习内部控制规范,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营造学内控,讲内控,守规章的氛围;局办公室为各科室配备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学习资料,要求各科室组织员工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更新管理理念,培育内控文化,掌握内控方法,使内控评价指标更加清晰明确、贴近实际,为推动本次内控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控评价准确度,我局参考财政部要求各中央部门将内控评价报告作为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财政部报告的做法,确定将我局内控评价工作与20各科室、各项目编制的内控指标相结合。以此为据,在内控细化评分表的指导下进行自评,并逐一检查,验证评分是否准确、评价证据是否有效,使评分尽可能贴近实际情况。

下一步,我局将把内部控制建设启动、内部控制制度完备、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预算业务管理控制等管理领域作为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重点工作和改进方向,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20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篇4

一、工作目标

以贯彻落实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抓手,以规范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为主线,以夯实单位业务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保证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为目的,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流程梳理、机制建设、资金绩效管理为重点,逐步建立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钱”,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和效果。

二、组织领导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涉及面广,需要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共同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采取由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专家咨询委员会辅助,自治区本级各部门、市县财政部门及本级单位共同参与实施的联动工作机制。自治区财政厅成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总体工作。

自治区本级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牵头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专家咨询委员会由自治区财政厅相关处室、本级部门财务负责人、高等院校专家教授、会计师事务所内控咨询专家、高端会计人才等组成,负责提供内部控制制度政策咨询和建议,指导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施,开展内控制度调查研究、案例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以及效果评价等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为确保20xx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全面实施,采取横向联动与纵向联动共同推进,调查与督导同时开展,案例总结与指导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整体推进。

(一)调查督导阶段

4月—6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及会计基础工作调研。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选择教育、科技、文化、农业、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单位,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监督检查等方式,调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业务流程规范、风险点控制、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摸清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地区完成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并将工作方案于6月20日前上报自治区财政厅。

(二)贯彻实施阶段

针对调查与督导阶段发现的问题,结合审计部门揭示的单位内部控制缺陷问题,自治区财政厅将进一步梳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收集内控建设典型案例,选取内控建设好的部门、单位开展学习观摩,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并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大对内控建设的实践指导,研究制定适应不同管理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业务辅导,督促部门、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已经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单位,督促开展自我评价,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对部门、单位已经建立的某方面业务、某项资金、某个工作环节的管理制度,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将分散的、碎片化的制度有机整合,对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后,流程再造,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链条,使其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构建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督导单位20xx年底前完成本地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自治区本级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逐项梳理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流程,明确职责,规范操作规程,健全制度,并要及时督促、指导所属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确保本部门内控建设的整体推进。各市县财政局要认真落实内控制度“一把手”负责制,除督导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外,还要尽快梳理、规范财政管理业务流程,完善本单位内控制度,制定《内部控制工作手册》,作为本地区推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范本。

(三)总结交流阶段

自治区财政厅将结合自治区本级部门、市县财政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人员对市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量化考核指标,公开考评结果;对自治区本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纳入部门综合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作为预算资金分配的依据,并逐步纳入政府效能考核范围。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督导检查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厅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下一年度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奠定基础。同时,各选取1—2个内控制度落实较好的自治区本级部门和市县财政局进行经验交流,探索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内部制度完善,贯彻落实好的自治区本级部门和市县财政局进行通报表彰。各级财政部门要总结本地区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形成本地区内控制度实施范本,为深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指导。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制度的生命力贵在执行落实。财政部门既是内控制度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内控制度的执行者,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作为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纳入以后年度财政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点,坚持不懈抓落实,有条不紊深入推进。

(二)健全机制,精心组织。自治区本级各部门、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情况,成立“一把手”负责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指定专门处室和人员负责牵头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制定本地区内控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要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探索建立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形成联动机制,齐抓共管,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三)加强指导,做好服务。各级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牵头部门,要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主要内容,主动为部门单位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及时了解掌握单位在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服务指导。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篇5

一、工作内容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我镇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为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我们的控制目标为:

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在我单位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败。

(二)实施范围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各站办所

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

在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

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要特别加以防范。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

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6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部门、岗位、职责、权限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调整和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涉及部门、涉及岗位及岗位职责,解决跨部门协调问题。对部门间和部门内职责分工不合理处进行调整。

3.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对各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尤其是关键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人员要求、工资标准以及奖惩办法等。建立健全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制度。

4.明确经济业务的权限分配。针对不同的业务支出,设置不同权限的分级授权审批,控制风险避免审批权限高度集中。(作文5000网 M.zW5000.cOM)

5.建立内控评价与监督制度。建立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制度,确保我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发挥作用并适时更新。

二、基本要求

我镇实施内部控制,要通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责任制、归口管理、三权分离等,将各项经济事项根据管理职能固化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并对应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

(一)预算业务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等。

(二)收支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支内部管理制度等。

(三)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四)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和资金的核查;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等。

(五)合同管理。建设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等。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篇6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作为一家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对于其有效发展和顺利运营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的制定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的具体内容和重点。

第一部分:制定背景

在制定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制定背景。这包括事业单位的宏观环境、行业发展趋势、政府政策等因素。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才能更好地制定出适应环境变化和需求的计划。

第二部分:目标设定

确定明确的目标是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的关键。目标应该是具体、可度量和可实现的。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作为目标是常见的选择。

第三部分:计划制定

在确定了目标后,需要制定具体的计划以实现这些目标。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人力资源、预算、管理流程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划内容:

1. 组织架构调整:根据目标设定,对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进行必要的调整。这可能包括新增或减少某些职位、部门或机构,以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

2. 人力资源管理: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确保拥有足够的合格员工,并对他们进行合适的培训和激励,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确保资金的充分使用,并对财务状况进行适时监控和调整。这有助于实现财务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4. 运行流程优化:分析现有的工作流程,找出瓶颈和不必要的环节,并进行优化。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5. 内部沟通与协作: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第四部分:落实和监控

有效的实施和监控是行政工作计划成功的关键。这需要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计划按照预定的目标和时间表顺利进行。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和绩效考核等工具。这有助于实时监控和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第五部分:总结和改进

计划的实施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估。针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基于这些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行政工作计划,提高其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总之,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仅仅通过简单的目标设定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细节,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只有如此,才能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篇7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需以信息化为支撑,同时也不能一味地依赖信息化系统。

近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各单位以全面执行单位内控规范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同时内控信息化建设也并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

以信息化为支撑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是现实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目标实现的技术保障,通过信息化内嵌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可以起到物理固化的保障作用。同时信息化是行政事业组织规范有序的具体表现,能够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和降低寻租空间。”杭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杭州师范大学计财处处长陈珍红说,信息化还是行政事业组织高效运行的技术手段,通过实时自动的信息手段,有效实现信息公开透明,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对此,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姜宏青也认为:“信息化是提高信息沟通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统一快捷的信息系统,能够让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更有效,让各事项从发生到结束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更加流畅,提高效率,利于监督和评价。”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处长周欣也深有体会:“如果人工来做内控的话,要想抓到位,人力和物力的耗费就太大;如果抓不到位,内控就会流于形式。所以,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内控会更加高效。”同时,陈珍红认为,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有3个最关键的作用。一是信息化能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容固化,并使信息具备可追溯性,增强了内控的刚性和可靠性;二是信息化能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目标和问题导向进行设计并运行,增强了内控的操作性和及时性;三是信息化能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信息价值链,增强了内控报告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业内人士指出,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通过信息化才能有效实施,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之中,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控制的自动化、实时化,并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达到内部控制标准对各项经济业务约束的“自动”实现,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实现内部控制规范的落地。

的确,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也不能一味地依赖信息化系统。

“一味地依赖信息技术,也会导致内控流于形式。首先,内部控制必须依靠人的主观作用,因为作为内控主体和对象的人,在组织运行过程的具体问题上,仍有其职业判断和权力寻租空间,如果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甚至舞弊,会导致内部控制风险无法控制。同时,信息化的概念设计、实施建设和运行仍有赖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陈珍红说,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必须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如果各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方面建设水平不一,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系统分立,形成信息孤岛和内部壁垒,增加沟通成本,反而会严重阻碍组织正常运行。

姜宏青也表示:“内部控制在信息化之前就存在,信息化并不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而是提高项、加速项。”对此,周欣根据自身经历强调,内控信息化建设并不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

“所谓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内控的关键点。比如,我们在做初期的信息化时,在资金内控方面会比较关注支票和现金,而近年来,支票和现金的使用频率大大下降,很多时候都是使用网银形式,这时候我们内控的关键点就会改变,内控信息系统也需要随之调整。”周欣说,而当调整太过频繁的时候,可能就有成本问题了。

对于下一步的内控信息化建设,周欣认为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将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二是找准内控关键点。

“如果找不准关键点,就有可能出现漏洞。”周欣说。

同时,陈珍红建议,要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组织系统要想运行顺畅,首先要保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顺畅,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要注重要系统先行建设,配套系统及时跟进,并要注重‘三流’顺畅运行系统的同步推进。”陈珍红说,同时要注重成本收益原则,信息化建设要结合本单位情况,不能贪大求全,造成闲置浪费,而是要以问题和目标导向、注重成本收益的原则进行建设。另外,信息化队伍建设也非常关键。从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人才队伍需要精通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各单位要有一支懂管理、会应用、会开发的队伍,在提供数据的同时,还要具备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陈珍红还建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信息化是技术支撑,其运行的实质内容是内嵌的业务流程和规则,因此,单位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分工、明晰的业务流程和高效的组织文化等。

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计划 篇8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的有关精神,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计〔2017〕1号)的有关规定,塔城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采取三大工作举措,务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将本局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一、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内控评价工作

塔城局成立了由王晓燕局长亲自担任组长的内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内控实施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牵头部门为局办公室。确保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扎实有效地进行。

二、强化指标学习,夯实内控评价工作基础

广泛学习内部控制规范,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营造学内控,讲内控,守规章的氛围;局办公室为各科室配备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学习资料,要求各科室组织员工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更新管理理念,培育内控文化,掌握内控方法,使内控评价指标更加清晰明确、贴近实际,为推动本次内控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结合预算开展,提高评价准确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控评价准确度,我局参考财政部要求各中央部门将内控评价报告作为各项目编制的内控指标相结合。以此为据,在内控细化评分表的指导下进行自评,并逐一检查,验证评分是否准确、评价证据是否有效,使评分尽可能贴近实际情况。

下一步,我局将把内部控制建设启动、内部控制制度完备、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预算业务管理控制等管理领域作为2017年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重点工作和改进方向,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文章来源://m.sq158.com/a/5177213.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