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三帮扶工作计划十六篇

2024-03-27 帮扶工作计划

入党的人必须自愿向党组织正式提出书面申请,这个步骤是入党必不可缺的一环。新时代背景下的有远大追求的人,共产党就是一个汇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的一个组织 。怎么样才能写出一份认识深刻的入党申请书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帮扶工作计划十六篇”,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1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做好全镇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以下简称集中排查)行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开展集中监测帮扶工作,重点对全镇所有脱贫户(含退出户,下同)、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其他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进行全面排查,查找解决突出问题,继续精准施策,科学制定帮扶措施,补齐短板、消除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完善到村到户台账,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内容

(一)对脱贫户,全面摸清“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形成问题清单,及时整改,进一步完善到村到户工作台账,更新相关信息数据,录入广西防贫APP(下同)。

(二)对原有监测对象,采集更新相关信息数据,核实核准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措施明确、有效。

(三)对原有监测对象中已标注消除风险户,按国家、自治区防贫监测最新文件要求,重新判定风险消除状况,存在风险消除不精准的,及时修正完善。

(四)按国家、自治区防贫监测最新文件要求,认真排查识别出新的监测对象,重点排查出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按应纳尽纳原则,及时纳入。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家庭。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开展培训(2021年6月16日前)

镇扶贫办要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对各村参加集中排查的工作队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熟悉工作内容和操作流程,明确任务要求,确保集中排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筛查形成疑似风险户名单(2021年6月18日前)

1.农户自主申报。加大防治返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引导困难群众自行向当地村委会提出纳入监测对象申请,或通过国家返贫监测APP、12317热线、广西防贫监测信息系统等进行申报。

2.“线上”比对。镇扶贫办要将区乡村振兴局、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卫健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残联、医保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心等部门(以下统称区行业部门)比对筛查出的疑似返贫致贫风险户及时反馈给各村核查。

3.网格化前期筛查。各行政村根据屯组及建档立卡脱贫户及监测户分布情况,将辖区分成若干工作片区,每个工作组负责相应的工作片区,对日常台账“一查二比三审”网格化筛查,以及对特困、大病重病、重残、失能等严重困难户掌握情况,提出疑似返致贫风险户名单,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家庭。(“一查二比三审”:“一查”日常台账;“二比”上年度和当年度收支比;“三审”网格化会审。)

(三)入户核实,初步确定返致贫预警对象并更新数据(2021年6月19日前)

对筛查出的疑似风险户,组织各行政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包村干部入户调查评估,确定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农户应当如实说明家庭困难和财产情况,签署承诺授权书。同时对所有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信息数据进行入户核实,对不准确的信息进行修改更新,各村防贫监测信息员要及时录入广西防贫APP,形成到村到户工作台账。

(四)财产检索(2021年6月24日前)

根据入户调查情况,行政村将签署了授权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委托书的农户名单报镇扶贫办,镇扶贫办汇总后报区乡村振兴局开展财产查询检索。

(五)村级评议(2021年6月20日前)

各行政村确定疑似监测对象后,及时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组织评议代表(可由联系村民小组(屯)的村“两委”干部、村监委、村民小组(屯)长、住村民小组(屯)退休干部、老党员、妇女代表等组成,人数为7人以上的单数),挂村领导和至少1名包村干部列席评议会。根据入户调查核实情况,对照监测对象不宜纳入的几种情形,综合考虑农户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逐户评议是否纳入,并分类形成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上报根竹镇政府复核。

(六)乡镇审核公示(2021年6月25日前)

镇扶贫办组织有关人员对各行政村上报的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入户调查核实和村级评议情况进行审核并于6月21日前召开镇级审核会,形成复核意见和拟纳入监测对象复核名单。对不符合条件的,将复核意见反馈村委会,由村委会及时告知农户。对于符合条件的,将拟纳入监测对象复核名单在各自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及所在村民小组(屯)公示5天(6月21日-6月25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的,由镇政府负责组织调查核实。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和虽有异议但调查核实符合监测标准的农户,由镇政府签署审核意见,形成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上报区乡村振兴局。

(七)区级审定纳入(2021年6月26日前)

区乡村振兴局确定监测对象名单后,组织各村防贫监测信息员在全国防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录入信息,完善广西防贫APP信息,并告知农户。

(八)落实帮扶责任人和措施(2021年6月30日前)

1.对新认定的监测对象,针对风险因素,科学制定落实帮扶措施,由镇政府确定帮扶责任人。

2.对已纳入的监测对象,帮扶责任人要核实核准帮扶措施,研判帮扶措施是否持续有效,对落实帮扶措施存在问题的,要及时整改。

四、组织机构

由镇扶贫办全面统筹对全镇集中排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推动。组成综合协调组、政策解答组、信息数据组、督查督导组4个工作组,承担具体工作。各组分工如下:

1.综合协调组。由镇扶贫办牵头,各挂村领导组成。负责对上(区级层面)请示沟通和对下(行政村)协调解答,统筹协调集中排查工作相关事宜。联络人:李娴、张慧玲,联系电话:0775-4863022。

2.政策解答组。由全体乡村防贫监测信息员组成。负责业务培训及集中排查过程中产生的业务知识疑点难点、帮扶措施等问题进行协调解答。联络人:张慧玲,联系电话:0775-4863022。

3.信息数据组。由全体乡村防贫监测信息员组成。负责组织行业部门数据比对、筛查,组织指导行政村对监测对象的数据信息录入、修改、更新、分析等工作。联络人:李娴,联系电话:0775-4863022。

4.督查督导组。由镇纪委办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在集中排查期间不定期进村入户开展检查核验等工作。联络人:陆培登,联系电话:0775-4863518。

各行政村组建由包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信息员及村“两委”干部组成的后台信息反馈组、入户核查组等,形成镇乡村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答疑解惑,区镇村两级联动形成合力。要组织业务骨干进村入户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二)强化工作考评。将本次集中排查行动纳入脱贫攻坚后评估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乡镇、村、帮扶干部绩效考评捆绑制,集中排查行动后,各级暗访检查还发现“应纳未纳”,被黑榜通报的,将加重相关责任人的绩效扣减额度。

(三)按时上报材料。全村认真总结集中排查工作情况,于6月25日将报镇扶贫办,镇扶贫办汇总后于2021年6月26日前上报区防止返贫综合协调组。

【XX镇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2021年预脱贫会议记录】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2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工作要求,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印发的通知》等文件有关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现就组织开展随官屯镇20__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排查内容

1.以家庭为单位,按照20__年防止返贫监测标准对所有农村人口开展全面排查。重点关注八类人群(填写入户调查表)

(1)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建档立卡脱贫户(包含不享受政策户),特别是20__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定监测线(6500元)的。(可提供名单)

(2)20__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或明显减少的农户,特别是低于省定监测线的。(排查得出)

(3)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特别是单人户等特殊困难家庭。(可提供名单)

(4)农村低保对象,特别是近两年新识别或申请低保的。(可提供名单)

(5)农村残疾人家庭,特别是有新致残、重残、一户多残家庭。(可提供名单)

(6)多子女农户,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子女较多的。(三个子女以上现阶段高中以上学习的,排查得出。)

(7)务工收入占比高且务工时间不稳定的农户。(排查得出)

(8)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排查得出)

2.排查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帮扶对象,风险消除是否稳定,对已标注“风险消除”的监测帮扶对象开展“回头看”工作。对风险消除不稳定和整户无劳动力的监测帮扶对象以村为单位上报进行回退,对标注风险消除后又出现返贫风险的,以村为单位上报按程序重新识别认定。(可提供名单)

3.优化认定程序:入户核实和农户授权承诺(3天)—民主评议—县级信息比对—镇级反馈—村级公示(5天)—录入系统。(原则上要在10天内完成帮扶计划的制定和帮扶措施申报,并于次月输入系统)

4.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对脱贫户和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帮扶对象,按“四个不摘”要求,重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脱贫政策落实情况,重点关注帮扶措施是否及时到位、全面有效,是否存在“一兜了之”的突出问题。对边缘易致贫户以及严重困难户,重点排查是否应纳尽纳。对排查发现的问题,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问题台账,并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逐项核实销号。

二、时间节点

1.4月底前完成对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防贫监测员的培训。

2.5月29日前,完成集中排查及新识别监测帮扶对象的认定程序。

3.6月8日前,完成信息采集录入、政策落实查缺补漏。各乡镇街道将新识别监测帮扶对象录入国家系统;将风险消除回退和监测帮扶对象清退名单报县乡村振兴局;将帮扶措施落实问题台账拉出清单进行整改。

4.6月11日前,将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县乡村振兴局。

三、工作要求

1.各行政村要充分认识开展集中排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压紧工作责任,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

2.村级每月至少两次研判防返贫工作(查看村级会议记录)、宣传、关注返贫致贫风险情况。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为了解决贫困现象,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应运而生。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是指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将担负帮扶责任的单位或个人与贫困户进行对口帮扶,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促使贫困户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计划目标、实施流程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


一、计划目标


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以减贫为最终目标,旨在通过帮扶措施的落实,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实现脱贫。具体目标有:


1.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贫困户提供基本的饮食和住房保障,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扶持产业发展: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帮助贫困户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增加收入来源。


3. 提供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提供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自身的能力,增加其就业机会和创业能力。


4.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


二、实施流程


1. 确定帮扶对象:根据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如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家庭成员等,由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确定帮扶对象。


2. 制定帮扶计划:帮扶对象确定后,帮扶责任单位或个人与贫困户进行沟通,了解其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帮扶计划应包括帮扶目标、帮扶措施、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等内容。


3. 落实帮扶措施:帮扶责任单位或个人按照计划要求,通过金钱、物资或技术等方式向贫困户提供帮扶。帮扶措施可以包括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就业培训等。


4. 跟踪和评估:帮扶责任单位或个人应定期对帮扶对象的改善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和计划,确保帮扶工作的有效性。


三、效果评估


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贫困户的脱贫。为了评估计划的效果,必须进行有效的评估工作。常见的评估指标有:


1. 收入变化:通过对帮扶对象的收入进行评估,了解其收入是否发生变化,改善程度如何。


2. 生活条件改善:评估帮扶对象的住房、饮食、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条件是否有所改善。


3. 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评估帮扶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是否具备独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 产业发展效果:评估通过帮扶工作实施的产业发展项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


通过以上评估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帮扶工作的有效性。


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是一项重要的脱贫攻坚工作,其目标是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并进行有效的效果评估,能够有效推动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希望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进程,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4

本学期,我校举办了师生帮扶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扶工作也成了我们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一活动,我特此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健康的参与学习活动,在帮助学困生进步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学优生的发展,提高班级整体教学质量。

二、学b生现状分析

根据安排,我本学期的帮扶对象是七年级一班的xx等同学以及七年级二班的xx等同学。

在这十二名学生中,既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总体来看,xx等学生思维活跃、上进心强、学习兴趣浓厚、成绩好、品德发展也较好,可以说是班级中的佼佼者。而xx等几位同学则相对缺乏学习热情,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相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改进。

三、帮扶对策与措施

所谓的帮扶并不仅仅是定位于学困生,学优生固然值得认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这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优秀学生长期处于优越环境,他们的缺点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忽视,如果不注意纠正这些缺点,优秀学生也容易形成一些消极心理。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制定出不同的帮扶措施:

对于学困生而言,要十分重视和关注他们的好奇、兴趣、愉快与焦虑等情绪情感,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调配,以关怀和理解的师爱真诚走近他们身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通过沟通打开他们的心锁,循循善诱,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他们建立时间观念,合理的调配学习时间,讲究学习效率,注意学习方法,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实帮人,激发学困生努力向上的学习热情;在平时的工作中,还要善于捕捉他们个性中闪光的部分,帮助他们张扬学习外的魅力,树立其自信,达到帮助他们挑战困难,体现自身价值的学习目的。

对学优生而言,我们则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挫折、情感教育,由于学优生长期处于鲜花与掌声之中,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一次措手不及的打击往往会一下子挫败其高昂的斗志,丢面子的情感常纠缠左右,情绪表现为焦虑不安,过分的羞愧与自责易导致自我情绪失控,近年来天之骄子难以承受挫折的悲剧常有发生,故而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恩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驻村工方案的通知》(恩市乡村振兴指发〔20xx〕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恩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工作部署,做好我局结对帮扶村的驻村帮扶工作,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组织保障

工作领导小组

(名单见附件)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综合管理股,负责乡村振兴日常工作,谭佐军任办公室主任。

驻村人员派选

(名单见附件)

明确职责

(一)采取单位包村和干部包户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1.单位包村: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红土乡大河沟村结对帮扶工作,刘本云同志为包村负责人;市园林局负责三岔镇茅坝村结对帮扶工作,张选波同志为包村负责人领导;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红土乡天落水村结对帮扶工作,李宗平同志为包村负责人;市政公用局负责红土乡平锦村结对帮扶工作,黄晨阳同志为包村负责人。

2.干部包户:根据各驻村点情况明确系统干部结对帮扶对象。

(二)采取单元作战的方式,开展入户走访工作。

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共划分11个作战单元,各作战单元组长负责本单元帮扶干部入户走访的组织、车辆保障等具体工作,并对本单元的结对帮扶工作负责。

具体职责

1.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主持全局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全面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此项工作。

2.各包村单位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负责联系村的具体结对帮扶工作,指导驻村工作队完成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协助完成工作任务。

3.结对帮扶干部为直接责任人,按照各尖刀班及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的要求,对所联系的结对帮扶户开展入户走访等具体工作,高质量完成结对帮扶工作。

4.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传达和落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下发的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市城管执法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加强与红土乡乡村振兴指挥部的沟通协调,汇总各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协调解决驻村工作队反映的具体工作难题;负责收集整理相关工作资料及组织各级迎检工作。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6

一、领导小组

为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公室主任及村“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总体目标

我镇棋子顶村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钥匙坡村是掉边掉角边缘村。

(一)20xx年年底实现目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相关帮扶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驻村帮扶力量全面到位,发展规划、乡村产业、稳定就业等工作顺利推进。

(二)20xx年年底实现目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乡村主导产业有效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就业扶持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重点帮扶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20xx年年底实现目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达到县域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村融合,鼓励跨村整合产业发展资源,落实全产业链支持政策。一是支持特色种养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持续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二是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三是支持乡村产业技术服务。落实科技特派员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探索实行农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优化“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加强乡村产业技术服务;四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工设施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和食品产后净化、分类分级、储藏、保鲜、包装等初加工设施。五是支持乡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乡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强农资供应、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服务网点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六是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带动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融入产业链利益链,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持续促进稳定就业。抓好就业需求常态化摸排,用好用工信息平台。一是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就业本领;二是拓宽就业渠道稳岗就业,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对返乡失业人员及时引导再就业,托底安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拓宽就近就业渠道,支持建设乡村工厂、乡村车间,发展手工作坊、家庭工场等农户庭院经济,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支持重点帮扶村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保障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统筹用好公益岗位,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特别是其中的弱劳力,半劳力,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三是就业指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人才、新乡贤创新创业,对有创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给予创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

(三)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是深化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巩固清产核资工作成果、成员确认,股份量化基础上,按期完成改革任务;二是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全面规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赋予市场主体资格。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三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与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利用集体资产资源,探索股份合作、资源合作、资金入股、租赁经营等模式,以低风险、可持续的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四)巩固提升保障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一是巩固教育保障成果。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扎实做好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学会普通话”;二是巩固医疗保障成果。做好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保资助政策,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三是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加强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及时解决新发现住房不安全问题。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四是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加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五是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大搬迁人口产业就业扶持力度,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六是巩固社会综合保障成果,落实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和残疾人帮扶服务等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和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以及社会救助家庭中的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等服务。

(五)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结合村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重点帮扶村规划;二是支持农村道路建设,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环线)路、乡村旅游路建设力度;三是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因村施策,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四是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农村通信和广电网络深度覆盖,支持电网升级改造、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确需保留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倾斜支持村卫生室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设备配备。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好便民服务室、农村综合服务社等,探索将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治理需要事项办理权限依法延伸到村级代办;五是支持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两个重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现一村至少一个公厕,到20xx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要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达到70%以上。对村内600人以上的居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倾斜支持,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

(六)培育文明乡风。一是广泛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精神,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感恩教育和“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培育文明村、文明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村、文明户建设活动;三是完善村规民约,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有效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四是创建“百千万”样板村,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支持将重点帮扶村纳入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五是成立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队,鼓励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人员成立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队,支持村文化能人参加各类竞演大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化正向激励,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七)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推广强村带弱村、先进村带后进村等模式,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建设服务站,建设社会工作服务站和志愿服务站,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升社会治理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加强村法治建设,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建好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发挥好人民调解员,法律志愿者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全面推进依法治村,深入推进“六无”平安村建设,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五是强化村安全治理,加强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地质灾害等领域隐患排查和治理。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治理方式,加大便民服务自助终端、移动端推广运用力度,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统筹指挥、用好帮扶力量。镇负责组织编制重点帮扶村规划,统筹组织实施,制定推进进度。镇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对接和支持。做好工作指导,确保规范发展方向不偏离,村“两委”对本村工作负总责,研究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精准谋划项目。项目要结合村情,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发展阶段、承受能力,量力而行,规模适度,坚决杜绝垒大户、造亮点、堆盆景、刷白墙、搞亮化等,避免举债搞建设。

(三)明确工作责任。村根据重点帮扶主要任务,结合相关政策,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指导规划建设规模及实施范围。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7

至 学年第二学期六(2)年级数学科 任课教师: 学困生有的在学习不努力,对学习没有信心,基础知识 掌握的较差,有的是差在基本技能及创造性发挥上。因此, 转化学困生工作重点放在转化学生的自信心及创造性上。班 内学困生情况如下: 1、王嘉琪:纪律较差, 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照样记 不住。家长对孩子溺爱,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2、陈利全: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懒惰贪玩,上课不 注意听讲。 3、王俊伟:作业完不成,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自理 能力较差。

1、 上课认真听讲, 认真及时完成作业, 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本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帮 2、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扶目 积极维护集体荣誉。 标 3、注重发展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重点; 1、加强对学困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学困生对学习不感兴 趣而落下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学困生上课时经常提问他 们。 2、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 掌握。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困生 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难点: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一) 、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 他们, 发现闪光点。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话语: “你的字很漂亮”“你 、 坐得很好,老师喜欢你??”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二) 、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呵护 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学困生,理解他们,尊重爱护他们。在课堂 上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于优等生。要心里时刻装着学 帮扶学困生工作计划困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如面对调皮掏蛋的学生时,教师要有 涵养,不要急躁冲动,要机智地巧妙化地让问题留到以后再想办法 妥善处理。 (三) 教给方法,提高兴趣 、 学困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 的方法去做。定时到老师处进行信息反馈,检查复习效果,及时在 班里表扬鼓励。 (四) 、结对帮助, 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管理作用,与家长多联系齐抓共管,促其 进步。另外,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选择一个学习尖子生和他们结 对,进行一对一地帮助,并且做到教师在课后对他们进行辅导。 (五) 、持之以恒

,巩固习惯 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 规律,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8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入基层,解民困,提升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按照市上到联系乡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要求,决定在高明乡开展科级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认亲帮扶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开展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认亲帮扶工作,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一种有利方式,是拉近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的有效途径。科级结对帮扶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广泛听取群众建议,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结对帮扶认亲工作原则上一定3年不变。每名干部每年到结对户家中开展帮扶工作不少于4次,并认真填写《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认亲帮扶工作民情日记》,详细记录每一次帮扶时间、面临问题、主要举措,下一步打算,确保帮扶工作实效。

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党总支书记

按照“政治上扶学、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的帮扶要求,结合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扎实开展结对认亲帮扶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体目标是:

按照一名科级党员干部帮扶一户困难户的原则,按照我局6名科级党员干部的职数,由高明乡提供6户困难户,开展一对一结对认亲帮扶。

帮扶人员结合帮扶对象不同的致贫致困,将“智力扶持”作为帮扶重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家庭树立信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建立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域医共体内部长期、稳定、紧密的对口支援关系。以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专科建设为重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实现“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每年共建一个重点临床科室、新增一项医疗技术服务项目、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出一支技术团队”的“五个一”工作目标。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合作共赢的支援机制,促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在我县能够得到基本解决,切实缓解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管理,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尹寿军

副组长:昂永宏、马玉宁、蔡继刚、鲍从艳、程华峰、陈保平、肖美宝、

金崇保、开含仙、张德林、卢从仁、洪运临、张道明

成员:医共办、医务科、护理部、感控办、市场部、各临床及医技科室、各镇卫生院医共体负责人

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医院医共体办公室。

按照本县域医共体范围,含山县人民医院支援乡镇(中心)卫生院有林头、仙踪、清溪、铜闸、陶厂及民营陶厂医院。

(一)制定中长期支援计划

1、在各镇分别帮扶设立相应临床专业诊疗中心,组建专家团队以驻点、巡回、定点等形式开展诊疗工作。

林头镇:外科;仙踪镇:妇产科;清溪镇:内科、儿科

铜闸镇:内科;陶厂镇:内科、外科

具体支援工作计划安排见附表1。

2.根据病人病情及卫生院工作需求,每周安排二天主治以上资质专家坐诊和1次业务查房,随时安排择期和急诊手术。

3.开展专题教学培训讲座,主要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规范,其中林头中心卫生院、仙踪中心卫生院、清溪卫生院每两个月安排1次,陶厂(含陶厂医院)、铜闸卫生院每季度安排一次。

4.设备支援,对各乡镇卫生院及所属村卫生院进行基础设备和专业设备帮扶支援。

5.根据卫生院工作需求,随时安排各临床科室的现场及远程会诊。

6.帮助医院管理,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特别是医院的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人才培养、财务管理等方面。

7.根据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护理、感控业务骨干人员对成员单位开展护理、感控业务指导,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各成员单位护理、感控工作能力。

(二)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1.建立师带徒,临床科室医生包镇、包村联络制度。实行1对N固定师带徒关系,确定某科室、某医生支援哪个乡镇卫生院、联络哪个村卫生室。

2.确定师带徒关系人员、村医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建立手机、微信、QQ等信息化集团联络关系。

3.根据各受援医院20xx年县外转诊率前4位的病种,结合医院发展需求,以重点科室建设带动受援医院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三年内林头镇中心卫生院创建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水平,其他卫生院在两年内成功创建人民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4.乡镇卫生院共享含山县人民医院医疗资源。免费对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提供供应室、医疗救护车急救、医学专业进修培训、质量管理等资源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三)开展医学检验收检和影像远程会诊。根据各乡镇卫生院的实际工作需求,每周定期到乡镇收集检验及病理样品,对本地不能开展的检验及病理项目由含山县人民医院医院统一检查,发县医院报告单。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县域医共体内的影像和心电远程会诊系统。

(四)实行双向转诊。通过医共体之间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双向转诊。医共体内的乡镇首诊病例需转诊应首选含山县人民医院,需县外转诊的也应经县医院审批后向指定的医院签转,对一般乡镇能收治的病例、恢复期病例、慢性病康复病例以及肿瘤晚期非手术治疗病例,要下转到乡镇治疗。

(一)驻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根据受援卫生院实际情况,对受援卫生院薄弱科室,派出业务骨干每周进行驻点帮扶,重点对受援单位骨干人员临床操作规程、诊疗方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受援单位的`诊疗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

(二)定期巡诊。根据实际情况,县人民医院成立医疗巡回队,定期在开展巡诊,对城乡居民群众开展健康宣教和疑难杂症诊疗等活动。

(三)举办讲座。县人民医院定期开展医学讲座,对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医学发展新动向、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四)骨干轮训。医共体各成员卫生院要制定骨干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及优秀乡村医生轮训计划,定期选派骨干人员到县人民医院进行3-6个月的跟班进修,通过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本单位骨干医师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含山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确定一名院领导分管对口支援工作,统筹协调,指定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强化绩效考核。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绩效考核制,每年至少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评价、评审等工作结合起来。每年年底接受县卫计委对各单位对口支援工作的考核。每季度对参与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进行量化绩效考评,保质保量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务人员按工作量发放绩效。

将下乡对口支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必须条件。

(三)完善各类资料。县人民医院及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资料管理,及时将各类对口支援资料完善、归档,每项工作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有痕迹,特别是原始的处方、病历、检测报告、工作排班表、讲座课件、上报材料以及支援设备的清单、发票,一定要齐全,分类归档,一目了然。

(四)建立对口支援信息直报制度。乡镇卫生院20xx年3月起,每月5日前按《对口帮扶卫生院直报表》内容,将支援单位的帮扶情况,真实、客观地填写后报至医共体办公室作为县域医共体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9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的通知》《菏泽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等文件有关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现就组织开展随官屯镇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排查内容

1.以家庭为单位,按照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标准对所有农村人口开展全面排查。重点关注八类人群(填写入户调查表)

(1)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建档立卡脱贫户(包含不享受政策户),特别是20xx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定监测线(6500元)的。(可提供名单)

(2)20xx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或明显减少的农户,特别是低于省定监测线的。(排查得出)

(3)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特别是单人户等特殊困难家庭。(可提供名单)

(4)农村低保对象,特别是近两年新识别或申请低保的。(可提供名单)

(5)农村残疾人家庭,特别是有新致残、重残、一户多残家庭。(可提供名单)

(6)多子女农户,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子女较多的。(三个子女以上现阶段高中以上学习的,排查得出。)

(7)务工收入占比高且务工时间不稳定的农户。(排查得出)

(8)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排查得出)

2.排查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帮扶对象,风险消除是否稳定,对已标注“风险消除”的监测帮扶对象开展“回头看”工作。对风险消除不稳定和整户无劳动力的监测帮扶对象以村为单位上报进行回退,对标注风险消除后又出现返贫风险的,以村为单位上报按程序重新识别认定。(可提供名单)

3.优化认定程序:入户核实和农户授权承诺(3天)—民主评议—县级信息比对—镇级反馈—村级公示(5天)—录入系统。(原则上要在10天内完成帮扶计划的制定和帮扶措施申报,并于次月输入系统)

4.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对脱贫户和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帮扶对象,按“四个不摘”要求,重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脱贫政策落实情况,重点关注帮扶措施是否及时到位、全面有效,是否存在“一兜了之”的突出问题。对边缘易致贫户以及严重困难户,重点排查是否应纳尽纳。对排查发现的问题,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问题台账,并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逐项核实销号。

二、时间节点

1.4月底前完成对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防贫监测员的培训。

2.5月29日前,完成集中排查及新识别监测帮扶对象的认定程序。

3.6月8日前,完成信息采集录入、政策落实查缺补漏。各乡镇街道将新识别监测帮扶对象录入国家系统;将风险消除回退和监测帮扶对象清退名单报县乡村振兴局;将帮扶措施落实问题台账拉出清单进行整改。

4.6月11日前,将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县乡村振兴局。

三、工作要求

1.各行政村要充分认识开展集中排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压紧工作责任,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

2.村级每月至少两次研判防返贫工作(查看村级会议记录)、宣传、关注返贫致贫风险情况。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好教学工作让语文成绩大面积丰收,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困生对象

xxxx

三、辅导学困生措施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3、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7、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8、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⑤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课前,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相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11

20xx年,我中心全面落实x,以x为统揽,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基本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我区卫生事业平稳较快的发展,结合辖区居民的需求和本中心的工作实际,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重点工作如下:

一、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意识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精神,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以“完善功能、强化管理、提升服务”为重点,以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进一步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涵,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进一步深化家庭责任医师团队,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和利用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100%。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量化逐步建立以数量为服务指标,以满意度为服务质量的考核方案,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继续实行药品“三统一”、“零差率”销售工作,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巩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创建成果,充分发挥我社区中心的优势,积极推广中医药和适宜技术的应用。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

1、掌握辖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认真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计划,,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根据“卫生宣传日”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确定宣传主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每两月办一期宣传栏,继续开展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全社会关注健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消除高危行为。

2、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加强基础免疫。加强预防接种人员准入的管理和疫苗运输冷链化要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有效接种率达90%以上,同时组织实施好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做好艾滋病、结核病、流行性出血热的重大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法定传染病上报率100%。制订艾滋病、结核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手足口病、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制订应急预案。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制订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计划,加强对城镇孕产妇和流动儿童的系统管理,孕产妇以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规范管理率达到95%以上,加强对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补助、增补叶酸项目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的管理。继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点服务。帮助重点对象落实避孕措施,开展避孕知识宣教,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知晓率。

3、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示范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均达到60%以上,并建立健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专项健康档案管理。

(二)、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全科医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正确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2、继续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中医药服务。

(三)、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

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康复等工作。建立康复病人档案,组织康复对象及其家属共同参加,开展群体个体相结合的康复治疗和辅导。加强对重型精神疾病的管理做到有服务、有指导、有记录。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工作。

(四)、加强卫生监督协管的工作

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完成本年度的工作。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12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的意见》(中发〔20xx〕30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赣发〔20xx〕6号)、《江西省“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实施方案》(赣党农字〔20xx〕5号)要求,稳步推进“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着力打造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宜丰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的“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下统称重点村),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以更高的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实现乡村振兴“作示范、勇争先”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持续巩固拓展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缩差距、促发展工作,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推进乡村振兴。至20xx年过渡期结束,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村级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有重点村均建立一个以上特色产业,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幅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努力实现农村道路、城乡供水、燃气供应、数字宽带网络、物流快递进乡入村。

人居环境整洁宜居,力争重点村垃圾收运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设施设备条件和健康管理水平。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关爱服务制度。加强村级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村级整体服务水平。

改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二、支持政策

(一)加强产业发展支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作用,持续加大重点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逐年提高帮扶资金中产业发展资金占比。推动相关转移支付倾斜支持重点村用于产业发展。支持重点村依托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稳固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与重点村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推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加大冷链物流节点向重点村倾斜布局。引导重点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长期发展,有效壮大集体经济。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林业局、县供销合作社,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二)加强资金投入支持。加大对重点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重点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确保每年投入省定重点村上级衔接资金达到100万元以上;市定重点村上级衔接资金达到50万元以上;县定重点村衔接资金30万元以上。加强各类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

(三)加强项目布局支持。推进资金项目向重点村倾斜安排,促进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领域重大项目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投资向重点村延伸覆盖,集中行业部门政策,着力解决重点村产业发展、就业扶持、生活保障、卫生医疗、教育就学、住房饮水等实际困难,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环境、生态建设的短板弱项。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文广新旅局、宜丰生态环境局、县医保局、县财政局,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四)加强金融保险支持。用好用活上级金融保险政策,加大对重点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信贷投放,创新金融帮扶产品和服务模式,发挥信贷政策助推作用,拓展贷款担保方式,在贷款准入、利率、期限等方面,对重点村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适当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政策,允许新增贷款、续贷展期贷款在过渡期内继续给予贴息和纳入风险补偿。鼓励脱贫地区开发特色产业险种,推广发展价格保险、产量保险、“保险+期货”等新险种,扩大涉农保险保障范围,提升重点村保险服务质量,发挥“防贫保”“农房保”等保险作用,推动保险资金支持重点村乡村振兴。

责任单位:宜春银保监局宜丰监管组、人民银行宜丰支行、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五)加强土地政策支持。上级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村乡村振兴需要,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收益优先用于重点村。调整优化重点村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村创业。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六)加强各方力量支持。加强重点村定点帮扶,落实定点帮扶工作责任,原则上所有县级领导每人挂点帮扶一个重点村,每个重点村不少于2个县直单位对口帮扶,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加大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帮扶。建立健全社会帮扶机制,组织民营企业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大力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乡贤成功人士积极参与重点村乡村建设,为家乡建设“五美”乡村贡献力量。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三、重点工作

(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本着尊重群众意愿、立足现有基础、适当超前的原则,坚持人与环境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在完成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明确村庄布局,衔接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并根据村庄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分类,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力争在20xx年完成所有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新旅局,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二)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知名特色品牌,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化产业发展后续帮扶及政策支持,着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大力培育“一村一品”,提升重点村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畅通农产品流通产业链,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积极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持续实施消费帮扶,依托“金色田园”电商扶贫有限公司平台,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扩大特色农产品上行。至20xx年,每个重点村都有一个以上特色产业,有条件的村建成一个电商快递综合站。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文广新旅局、县供销合作社、县邮政局、县工商联,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改造升级村庄道路,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强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推进公路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切实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快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到20xx年,省、市定重点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确保饮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加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改善河流生态和生产生活环境。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网保障服务水平,推进燃气下乡入村,有序推动农村能源消费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深化农村宽带网络覆盖,加快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及偏远地区延伸,实现“双千兆”网络覆盖80%以上行政村。加快建设乡村物流体系,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健全乡村双向物流配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到20xx年,有需求的重点村建有一个快递服务网点。加强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新旅局、县供销合作社、县邮政局、人民银行宜丰支行、国网江西电力公司宜丰分公司,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xx年完成现有户厕问题摸排,因施工不到位、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导致的问题厕所,力争20xx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因技术模式不适宜等导致的问题厕所,明确时间表和线路图,逐步整改。加强无厕户、旱厕户改造提升,到20xx年,重点村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到20xx年,省、市定重点村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所有重点村农户聚集地生活污水治理得到明显提升。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巩固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到20xx年,重点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四精”要求,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完善村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日常管护,到20xx年,基本完成宜居不迁并村庄整治建设和庭院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加快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环境基础。全面落实“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每个重点村长效管护工作有专项经费、专业队伍、专门制度,建设并有效运行集“投诉、反馈、整改、监督、便捷”为一体的“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推动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环境管护监督,到20xx年,所有重点村全部纳入平台监管。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宜丰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卫健委,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到20xx年基本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培养“一专多能”农村小学教师。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深化“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强化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可持续运营发展。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立集党务、村务、政务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拓展和有效提升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及信息化水平,大力开展便民服务、农业服务、医疗服务、党建服务等公共社会服务。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医保局、县妇联,县残联,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六)努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主抓手,加强重点村党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党员示范引领,村民理事会、妇女小组长、志愿服务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阳光工程”,发挥村民监督作用。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巩固深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农村“雪亮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乡村调解平台和调解队伍建设,推进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宣传部、县乡村振兴局、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七)切实强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为阵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推行善行义举爱心积分制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比选树活动,选树一批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信用户。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礼俗,常态长效抓好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整治偷盗、赌博等不良风气,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采取地方戏剧排演、送戏下乡、电影下乡、腰鼓舞蹈队等多种方式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局、县文广新旅局,各相关乡镇(场)党委和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各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按照县抓总落实、乡镇压茬推进、行政村具体实施的工作体制,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配套政策。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和沟通衔接,细化支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继续发挥民主党派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监督作用,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监测帮扶。重点村要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和民主评议等要求,及早发现易返贫致贫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对监测对象风险稳定消除的进行系统标注,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严格监督考核。开展重点村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把重点村乡村振兴纳入对乡镇(场)党政领导班子、各部门单位实绩考核的范围。对推进重点村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明显、具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实绩考核结果差的乡镇(场)、各部门单位进行约谈。对重点村乡村振兴中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行为一律严格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四)激发内生动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村级组织和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加大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实施力度,动员更多群众投工投劳。坚持扶智扶志结合,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激发乡贤及成功人士积极参与家乡乡村振兴大业。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作用,及时总结宣传推广重点村乡村振兴好经验好做法,发挥榜样力量和示范引领作用。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13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工作要求,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印发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充分认识开展集中排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集中一个月时间,动员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联系人和基层网格员等,统筹用好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等工作方式,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入户走访排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落人、人不漏项,切实解决政策理解和把握不精准、监测不及时不全面、精准帮扶不到位、风险消除简单化等突出问题,精准识别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强化精准施策,推动政策落实,实事求是消除风险,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范围和对象

在全县11个乡镇,以家庭为单位,对所有农村人口、“农转非”后但没有享受城镇相关保障政策的人口全面开展集中排查。

三、工作内容

(一)排查认定新增监测对象。

1.建立健全监测范围年度调整机制。根据20xx年省、市监测范围标准,确定我县监测范围为7000元。监测范围作为纳入监测对象的重要参考,不是认定监测对象的唯一标准,要综合考虑重大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及返贫致贫情况,进行综合衡量。

2.要关注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脱贫户特别是20xx年脱贫、整户无劳动力、近三年家庭人均纯收入持续减少的脱贫户,20xx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和明显减少特别是收入在监测范围内的农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特别是单人户等特殊困难家庭,农村低保对象特别是整户无劳动力、近两年新识别和申请低保的农户,农村残疾人家庭特别是新致残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多子女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子女较多的农户,务工收入占比高且务工时间不稳定的农户,分户独居且子女无赡养能力或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人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等。

3.要全面排查农户实际生活状况。不仅要排查农户收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也要考虑刚性支出,以及在就医、上学、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特别要关注因疫情影响导致产业受损、就业不稳定等情况。对分户独居老人,要核查其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和履行赡养义务情况。

4.要拓展完善排查方式。在主要依靠基层干部集中排查的同时,优化网格划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并用好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以及梳理媒体、信访、舆情信息等方式,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排查工作实效。对排查发现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制定并落实好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坚决避免出现规模控制、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现象。

(二)排查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稳定情况。对已标注“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开展“回头看”,重点排查家庭收入在不少于半年的时间内是否持续稳定、“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否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是否稳定消除。对风险消除不稳定和整户无劳动力的监测对象进行回退;对标注风险消除后又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程序重新识别认定,并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三)排查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对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的帮扶情况进行排查,重点关注措施是否及时到位、全面有效,是否存在“一兜了之”等突出问题。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以及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尽快解决问题,消除风险。对于返贫致贫风险较为复杂的,要全面认定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并结合风险类型和农户需求因人因户落实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要优先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对脱贫户和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20xx年帮扶措施进行排查,重点关注帮扶措施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是否存在过度帮扶和福利陷阱等问题。

(四)排查规模性返贫风险隐患。要重点排查灾害以及疫情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影响、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大幅上涨、农村劳动力失业明显增多、乡村产业项目失败、带动链断等方面的风险隐患。要重点关注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占比较高和无监测对象的行政村。健全联络员与部门会商、信息互通互享机制,加强与医保局、卫健委、教体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人社局、公安局、残联、应急管理局、妇联、县委统战部、团县委、民政局、信访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强化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五)核查核实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数据信息。对新识别的监测对象,要按照《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信息采集表》内容,全面采集信息,准确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结合系统数据发现问题,核实核准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信息数据。要排查信息是否全面,重点关注监测对象和脱贫户收入支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关键信息缺失问题。要排查信息是否准确,重点关注监测对象和脱贫户家庭成员信息、监测对象分类、风险类型、帮扶措施等信息录入不准确问题。要排查录入是否及时,重点关注需要动态调整的数据是否及时进行更新完善,切实提高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同时,按照统一要求,补充录入乡(镇)防返贫监测模块有关数据信息。

(六)排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突出问题。梳理分析入户走访排查情况,查找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不足,重点关注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政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含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以及推进乡村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农村改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方面突出问题。集中排查完成后,由村级明确专人填写《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村级问题清单》(附件2)。

四、进度安排

集中排查从4月下旬开始,按照四个阶段有序推进。

(一)全面培训部署阶段(4月27日—4月30日)。出台《固镇县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召开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动员暨培训会议,开展动员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全县于4月24日已完成基层网格划分和基层网格员调整,各乡镇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做到负责集中排查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完善《网格化监测手册》,做到每个网格员人手一册(《网格化监测手册》)、人手一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入户排查表)入户开展排查。

(二)开展集中排查(4月30日—5月31日)。各镇村要精心组织、倒排工期,按时完成排查任务;要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联系人、基层网格员等力量按照“村不落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不存盲区、不留死角”的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排查,在家的要入户见面,不在本地的要电话走访,确保排查工作全面彻底。村组网格员和村两委包组干部是此次集中排查主力,对本村组要户户到、人人访;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帮扶联系人对所帮扶对象在家的要入户,在外的要电话沟通联系;乡镇包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第一书记对本村入户率要达到30%以上。此次排查发现的符合条件的农户,要及时按程序识别为监测对象。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通知》要求,按照20xx年监测范围,严格履行监测程序,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从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发现风险线索之日起,到完成监测对象识别认定,一般不超过15天,帮扶计划制定和帮扶措施申报原则上在10天内完成。要提高工作时效,监测对象认定的信息比对与识别程序同步进行,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数据共享、比对结果共用,对新纳入低保对象已开展过信息比对的,可不重复比对。加强协调沟通,及时开展数据比对,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帮扶措施。

(三)信息采集录入(6月1日—6月9日)。各乡镇要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录入信息审核把关,确保录入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排查发现需要对监测对象开展“风险消除回退”和“监测对象清退”的,各乡镇及时上报县局汇总后统一向省局提出申请,由省级统一组织开展“回退”“清退”系统操作。整改工作结束后不再开放相应权限。

(四)提交总结报告(6月9日—6月11日)。各乡镇要全面梳理集中排查进展情况及成效,形成自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集中排查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下一步工作安排、典型经验做法等),于6月11日前上报县乡村振兴局。(联系人:王松妹;联系电话:0552—6058032)。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乡镇要落实主体责任,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工作上对标对表,行动上迅速落实,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抓好落实,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排查工作。

(二)强化督导调度。各乡镇对所辖村入户情况进行抽样督导,抽样户数不少于300户,且要对所辖村实施抽样全覆盖。县局按照排查工作要求,对乡(镇)村进行督促指导,帮助镇村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时间进度,提升工作实效;同时对所有乡镇入户情况进行抽样督导。各乡镇抽样纸质材料均要保存。县局将在集中排查开展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暗访调研、工作调度和业务指导,对工作进展较慢、质量较差、问题较多的乡镇开展实地调研并及时通报,督促推进工作。

(三)统筹推进整改。要突出问题导向,结合20xx年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以及省考核评估督查发现问题,一体推进问题排查与整改落实。要坚持举一反三,以排查内容为重点,全面查找薄弱环节与不足,深刻剖析问题根源,精准制定整改措施。要坚持边查边改,能够及时整改的要立行立改,需要一段时间整改的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要坚持突出实效,通过建章立制巩固整改成效,确保问题不反弹。

(四)减轻基层负担。严格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层层加码,排查工作不得随意搭便车。要注意方式方法,加强工作统筹,强化部门协作,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安徽省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统筹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共享与数据比对,避免重复填表报数。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因地制宜完善排查方式,突出工作实效。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14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局脱贫攻坚实际,制定2019年度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成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持续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莲田村脱贫成效。

二、工作目标

全村实现贫困人口249人、77户脱贫(其中已脱贫72户,233人,未脱贫5户,16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1%,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群众认可度达到95%以上。

三、主要任务及工作措施

(一)做实基础工作。配齐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人员,全局上下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到户,指导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参与拟定脱贫规划计划。

(二)夯实户脱贫措施。参与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电商扶贫工作、生态保护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抓好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继续强化对已脱贫人口帮扶,确保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

(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集全局之力,继续推动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行业和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重点配合莲田村干好以下几件实事:一是完成4.13公里村组公路硬化;

二是完成6户24人贫困户异地搬迁;

三是完善全村饮水工程建设。

(四)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抓好中药材合作社,扫帚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建设,并抓好与贫困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工作,培养发财致富的带头人,协助管好用好村级集体经济。

(五)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一是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能,推动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是配合县级各项目资金管理部门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共同加强对村级项目资金的监管。

(六)激发内生动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发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抚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注重发掘贫困群众自理自强、勤劳致富的各种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做好宣传示范、增强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摆脱贫困内生动力,推动移风易俗,指导制定和谐文明的村规民约。

(七)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担当,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脱贫致富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坚定决心和信心,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工作。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中心和油溪乡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部的领导下,成立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驻村工作队员为成员的县经管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二)强化目标责任。对脱贫攻坚的每项任务、各个环节都要力求细化、量化,下足绣花功夫,全力以赴攻克贫困堡垒。

(二)提升群众认可度。扎实开展扶贫业务知识培训,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让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莲田村的家家户户,提升政策知晓率。各帮扶责任人,要用换位思考来感知贫困户的心声,用爱民情怀来赢得贫困户的信赖。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15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全区“进社区、入企业”走访服务活动,经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

一、主要目标

坚持“以民为本、心系群众、奉献社会”的工作理念,以深入开展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为载体,以全区困难党员群众为重点对象,通过资金物资帮扶、生产技能扶助、服务项目提供等多种方式,切实帮助困难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提高“进社区、入企业”活动成果,积极探索建立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全区扶贫帮困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结对内容和方式

(一)结对对象

结对帮困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村(社区)干部、老复退军人、现役军人家庭;生产生活、就业有困难和因病致贫的家庭;重度残疾人困难家庭等。

(二)结对方式

建立委领导、各部门(单位)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困机制,由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各部门(单位)分别确定1户帮扶对象,明确帮扶责任、帮扶项目和帮扶内容,通过资金物资帮扶、生产技能扶助、服务项目提供等形式,开展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结对帮困时间一定两年,本轮结对时间为20xx年—20xx年(结对安排详见附表)。各街道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建立结对帮困机制,组织开展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

(三)结对内容

1、资金物资帮扶。以保障困难党员群众家庭基本生活为出发点,从资金、物资等方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帮扶资金标准参照民政结对帮困的标准,原则上确定为被帮困家庭人均不少于60元/月,由结对委领导和各部门(单位)按实际走访慰问情况发放。走访过程中要注重与困难党员群众建立信任关系,走进困难党员群众的生活和内心,为他们提供物质帮扶和心理帮助。

2、生产技能帮扶。各帮扶主体根据困难党员群众及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与帮扶对象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计划,积极向被帮扶对象宣传有关创业就业帮扶政策,对有创业就业需求的困难党员群众及家庭成员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系推荐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创业项目、争取优惠政策、解决扶助资金等方式,引导困难党员群众及家庭成员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创收。区劳动保障部门要按困难党员群众及家庭成员的能力水平,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困难党员群众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3、服务项目提供。结合“进社区、入企业”走访服务活动,积极做好困难党员群众服务项目提供工作,特别是因病致贫困难家庭的政策帮扶,主动上门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大病医疗补助等政策支持。在走访慰问过程中,及时了解掌握困难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认真梳理和研究困难党员群众的现实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项目,切实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是党员干部扶贫帮困的有效载体,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好帮扶活动。

(二)强化工作责任。各帮扶主体要各司其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帮困对象“广覆盖、保基本、促提升”。牵头委领导要定期开展上门走访服务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困难党员群众的情况,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联系部门要主动做好委领导与结对对象的联系服务工作。各部门(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结对对象的扶贫帮困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各类宣传阵地,及时宣传结对帮扶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经验,努力在全区形成互帮互助、奉献爱心、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三帮扶工作计划 篇16

根据《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河源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县乡村振兴新形势,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驻镇帮扶、分类分级帮扶、组团帮扶,把各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力争到20xx年,全县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取得显著成效;到20xx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镇村面貌实现根本改变;到20xx年,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总体实现,乡村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帮扶方式

(一)实施驻镇帮镇扶村。组建驻镇帮扶工作队,协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被帮扶镇需求,选派优秀干部、年轻干部驻镇帮扶,原则上每个工作队不少于5人、每3年轮换一次,采取分批次滚动轮换方式进行。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县组团的由牵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挂任被帮扶镇党委副书记;队员原则上应为中共党员,由组团各单位在编人员担任。同时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持续选派驻村笫一书记,并兼任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

(二)实施分类分级帮扶。全县17个镇分为两类,第一类重点帮扶镇11个,其中深圳市单位组团帮扶9个,市直单位组团帮扶2个。对省际边界、少数民族地区、重点老区苏区所辖镇予以重点支持。第二类巩固提升镇6个,由县直单位组团帮扶。

(三)实施组团结对帮扶。与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涉农镇、对口帮扶、脱贫攻坚期间定点帮扶关系相衔接,统筹整合“千企兴千村”、农村科技特派员等资源,深入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金融助理”组团结对帮扶。

三、主要任务

(四)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将“十四五”时期作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分层分类及时落实帮扶政策,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定期核查、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社会救助,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体系。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程,健全帮扶项目低收入群众参与机制、县产业园区吸纳劳动力就业管理机制,对就业特别困难的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做好扶贫产业项目后续帮扶,规范加强扶贫资产管理。

(五)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以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街区,全面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增强吸引投资、集聚要素、辐射带动、融合创新的能力。优化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乡镇公共供水、农村集中供水安全保障。推进乡镇智慧化改造,建立快速反应、高效办事的政务服务平台和整合资源、融合创新的公共资源产权交易平台。结合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住房质量提升、乡镇“三旧”改造等工程,开展美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和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建设绿道、碧道、休闲公园,改造提升景观风貌,推进镇村同步整治、同步建设、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六)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围绕把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优化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强化服务农民功能。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资源倾斜支持,引导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到被帮扶镇开展合作办学,建设医疗卫生共同体,改善镇村基本办学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镇村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供给。鼓励探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临时照料、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农村区域性服务中心,妥善解决好农村妇女、老人、儿童“三留守”问题。落实“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全县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加强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终端建设,完善镇村组网格化管理机制,优化镇村法律顾问服务机制,开展智慧乡村、平安乡村、文明家庭创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人文底蕴,加强传承保护,弘扬体现乡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村文化。

(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以县镇为基本单元,发挥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共建农文旅深度融合型产业园区,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二三产业在镇村融合发展,优化打造镇域产业发展集聚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产业链条较全、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进一批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一个集科技、农机装备、金融等服务要素于一体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完善一套吸纳农户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引领农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全面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全方位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支持具备条件的乡镇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序推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扩权强镇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乡村振兴改革示范试点。

(八)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强化乡镇党委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巩固和加强行政村党组织领导地位,推动落实村级各类组织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以“115”工作机制为抓手,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实行县领导联镇包片抓落实工作制度,县四套领导班子每人联系1个镇,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指导乡镇全面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安排。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每年轮训村党组书记,鼓励新当选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报读大专学历教育班。实施“人才下乡、干部返乡、能人回乡”计划。支持、推动建设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充分发挥驿站引才、聚才、育才和服务人才的作用,开展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人才“组团式”帮扶活动。实施“七大人才引育工程”、“雁归源”人才行动,鼓励引导更多高层次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持续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xx年全县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5万元,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扎实做好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创新乡村德治有效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引导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用好村规民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四、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要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作为“三农”工作主要抓手,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加强与深圳市对口帮扶单位的协调联系,建立结对帮扶双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各镇要与帮扶地区签署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协议,制定帮扶计划。县组团各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组会或班子会专题研究帮扶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到被帮扶镇调研对接,协调推动有关工作。县组织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要做好帮扶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关心关爱。

(十)加强规划引领。各镇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市、县“一盘棋”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系统谋划、科学编制镇域乡村振兴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发展相结合,根据各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然条件和群众需求,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善镇域优势主导产业和乡村特色农产品发展计划,美丽乡镇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农田水利、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计划。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聚力提升镇村风貌,整镇打造区域品牌。立足新型城镇化实际,遵循客观规律,统筹兼顾镇村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关系,整体规划,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行业部门要加大乡村发展用地、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推进乡村振兴规划落地落实的合力。

(十一)加强资金保障。20xx—20xx年,省将对我县17个镇按平均每个每年20xx万元的标准筹集资金,由省、深圳市、市按6∶3∶1的比例分担,其中市配套资金按市、县2∶8的比例予以落实。对市直组团帮扶的2个重点镇,市级财政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帮扶资金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筹集资金由我县结合各镇面积、人口、行政村数量、脱贫人口以及美丽乡村风貌带、“两高”(高铁、高速)沿线、省际边界村等因素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要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机制,着力提升镇村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完善服务镇的工作机制,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大力推动“普惠金融户户通”,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鼓励通过“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等平台,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捐赠支持整县整镇、多镇连片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百企帮百镇”、“千企兴千村”行动,鼓励支持一批大型企业“连片包镇”。县统筹用好管好涉农资金、帮扶资金,用好用活金触服务乡村振兴政策,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

(十二)加强人才支持。要充分利用结对帮扶单位的资源和优势,为被帮扶镇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支持,提升被帮扶镇自身发展能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水平。建立健全人才帮扶机制,组织开展党政机关年轻干部互派锻炼,促进干部思路互动、观念互通、素质互进、作风互鉴。要结合“三支一扶”、农村科技特派员派驻、青少年健康成长“两帮两促”、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等,向每个镇派驻1名以上农村科技特派员,为每个驻镇帮扶工作队安排1—2名“三支一扶”人员、2—3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参与帮镇扶村工作,有组织、规模化引导高校毕业生、青年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积极对接省、市有关单位和涉农院校开展乡村振兴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农业科技、教育医疗、规划设计、旅游文创、银行金融等年轻专业技术人员驻镇帮镇扶村。支持科研院校、医疗机构等把镇村作为实践活动基地,在成果转化、评先评优上予以倾斜。

(十三)加强监督考核。县、镇党委和政府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各帮扶单位及驻镇帮扶工作队承担帮扶责任。市、县帮扶单位与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签订帮扶责任书,明确帮扶目标任务、责任要求。制定驻镇帮镇扶村的任务清单和建设目标,建立一年一评估、五年总结验收机制。全县各部门要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度进展情况,每年向县委、县政府报告。驻镇帮扶成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健全日常监督与年度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

文章来源://m.sq158.com/a/5193936.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